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5日电 (王小军)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乡镇小学一间47平方米的石榴籽房间里,堆着叠放规整的吾吉温暖衣物,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校爱心屋笑脸合影和手艺著作。这间被师生们亲热称为“石榴籽”爱心屋的让爱人心小天地 ,是传递该校教师吾吉用11年岁月,一点一滴织造起来的石榴籽校园港湾 。
温泉县坐落在天山北麓,吾吉温暖与哈萨克斯坦接壤。校爱心屋这儿日子着汉族 、让爱人心蒙古族、传递哈萨克族、石榴籽回族等多个民族的吾吉温暖民众。在这座边境小城 ,校爱心屋教育的让爱人心打开承载着几代人的期望——从曩昔的土坯教室 、马背送学,传递到现在亮堂的教学楼和温馨的寄宿环境 ,每一步变迁都凝聚着各方汗水。
吾吉收拾捐献的衣物 。 张晓敏 摄 。
从一件寒衣到满屋暖意。
2014年一个冰冷的冬日,温泉突降大雪,其时担任校园后勤主任的吾吉,在宿舍里看到了令她疼爱的一幕 :女孩塔格娜蜷缩着,薄薄的单衣下,身体轻轻颤栗。细问之下才知道 ,这个来自偏僻山区的孩子,把家里仅有一件扎实的寒衣让给了年幼的弟弟。
“那场景我忘不了。”吾吉回想道。她马上从家里翻找出一些旧衣物带来,但需求协助的孩子远不止一个 。那一刻,一个想法在她心里扎根 :得有一个固定的当地,让这些孩子们随时能感遭到温暖 ,不再为御寒忧愁。
这个朴素的期望,催生了“石榴籽”爱心屋 。吾吉带着亲手写的倡议书,跑遍全校每一个教室,回应出人意料地火热。短短三天 ,仓库里就堆起120件寒衣 。第一批45名家境困难的孩子,很快穿上温暖的棉袄。
更让吾吉动容的是后续连绵不断的热流 。搭档李凤香送来几条簇新的、亲手织造的围巾;食堂的哈丽达端来刚出炉、喷香的热馕……“哪里是我一个人的劳绩?”吾吉慨叹,“这‘石榴籽’爱心屋,是校园教师们、工友们,还有孩子们的心意一点点填满的。”。
岁月流通 ,“石榴籽”爱心屋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,激起的涟漪越来越大。“石榴籽”爱心屋共打开捐助活动、民族团结融情活动120次 ,捐款、捐物20万元、衣物1000多件 ,赞助学生900余名……这些数字背面 ,是吾吉和宿管员们无数次深夜家访留下的脚印